随便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0|回复: 0

屌丝如何逆袭为亿万富翁,拥有自己知识体系是第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14:5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资讯信息,朋友圈的点赞、转发,甚至分享。看起来好像学到了东西,实际运用的时候发现没有一点用处?
  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类似大数据、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新名词纷纷涌现,哪些资讯对我们有价值呢?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好像懂得了很多东西,但是别人一问,我们却讲不出来••• •••
  我们真的有职场核心竞争力吗?我们怎么建立起来?
  
  人工智能
  实际上人和人的差距非常小,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家读的书基本是差不多了,接触的知识和信息的数量本身差异不大,那为啥有些人看起来聪明睿智,而有些人显得生性木讷。
  这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接触更多的资讯,掌握更多的知识,核心区别是学习的方式,和思维模式不一样。
  我是安东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学习成长,拥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的。
  1、善于观察提问,建立联系
  所谓的高手和一般人最大的区别就是,高手往往看问题一阵见血,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如何具备这种能力,需要平时多观察,提问,找到事物背后的联系,这些都是需要系统化学习训练的。
  一般日常生活中,看到有用的资讯, 多问问背后都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类似相关的现象。比如我经常干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广告,比如路牌广告、电视广告、互联网广告等,和朋友逛街两个小时,他只看美女,还有各种各样的名车,我看到了100多个路牌,知道了20家大企业如何营销的奥秘。
  我发现互联网上短视频或者视觉化的资讯更容易打动别人产生购买的冲动,后来学习神经语言学才知道,人的大脑更容易记住更容易记住图像,视觉化的信息。
  
  乔布斯
  对于这个结论,我相信大家5秒钟就可以记住,但是为了把它变成我的本能,我花费不止5个小时来养成自己的习惯。
  乔布斯被誉为神一样的人物,苹果的广告也是我重点关注对象,当年iPod的文案“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这句话显然比“小体积大容量的mp3”效果好的多,因为 “人的大脑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视觉化的信息”,而“1000首歌放在口袋里”能够就是更加视觉化的信息。
  类似这样的案例非常多,大家经常关注,就会发现中国的雷布斯,雷军说了句“台风口上,猪也会飞。”这是更加视觉化的表达,自然容易朗朗上口,从而被记住和传播。
  
  风口的猪
  我小学学的一些课文,什么小马过河,乌鸦喝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因为这些都是视觉化的经典故事,也是最容易传播的。
  我们营销圈子有一个经典的段子就是,最高明的营销就是,在家编故事,见人讲故事,出门卖故事,所谓的故事就是用视觉化的语音表现出来。
  历史上经典的演讲,比如马丁路德金不是说:“我们追求人人生而平等,我们要减少种族歧视!”而是说:“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这些都是视觉化的语音容易记忆,也便于传播。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身边有才华的穷人很多,为什么他们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还是混的穷困潦倒,没事只能耍耍嘴皮子而已,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合理化使用所掌握的知识。
  知道是一方面,运用实践中形成一种本能或者习惯才是关键,大家都知道赚钱要多看广告,真的有多少人实践了,有多少人分析当下最火的广告了,有多少人知道广告背后的原理。所谓的高手只不过思维方式和常人不一样而已,如果遇到事情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你的命运自然会改变。
  我在接触到一种新的资讯,发现有价值的理论,总是问自己: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还有呢?还有呢?(一般要找到5个以上),这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建议大家没事不要看电视,多看广告。
  
  一鸣道场
  实际上高手和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建立联系的收获也会越来越大。
  当你只有一个知识的时候,增长1个知识可能就是增长一个知识。但是当你有1000个知识,接触1个新知识可能意味着增长了5000个知识——因为知识之间是相关联系的,而不是独立的个体.。
  2、实践是王道
  当我接触了一个新知识的时候,不仅想“过去的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要想“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所改进?”比如——“人的大脑喜欢视觉化”,我的哪些行为或者工作可以被这个知识所改进呢?
  平常跟企业家交流互动的时候,自己尝试多用形象话的语言,比如财聚人才,财散人聚,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人都喜欢和有情有义的人交朋友,假如你刚刚认识一个牛人大咖,你为了让别人更加认可你,你不能给人家讲,你为人多么仗义、如何热于帮助别人、那样别人是不会相信的。那你应该怎么做?你可以讲一个你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故事,你生动的讲完这个故事,你在朋友心目当中,为人仗义的形象就建立起来了。
  总之,当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一定要提前构思一下——这个知识会如何改变我的行为?将来我可能会怎么用它?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到了某个时刻想不起来应该用什么知识。
  而这种提前的设想(将来我可能会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就可以让你形成一种“本能”,遇了某个问题,就可以立马想到相应的知识。
  就好像熟练的司机开车遇到突然状况的时候,不用思考也知道松油门踩刹车踩离合——这些知识已经形成了“本能”,可以很容易被应用。
  3、归纳总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大部分人满足于既定的任务和日常的生活,不想去深入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而有一部分人却在别人停止思考、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习以为常的时候,仍然积极地探索答案。
  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有时去买东西选择机会太多,最后反而什么都没买。比如去买水果,到了水果超市发现这么多水果,一下子不知道自己应该买什么,最后什么也没有买就回来,其实这个背后的道理值得我们营销人员好好研究,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心里学实验,
  研究人员随机找了2组消费者,在两组面前都呈现了一系列昂贵的果酱,并且给他们提供试吃机会和优惠券。不同的是A组消费者面前摆着6款不同的果酱,B组消费者面前摆着24种不同的果酱。
  
  结果发现,A组中有30%的人最终购买了果酱,而B组中只有3%的人购买——都说选择多是好事,但过多的选择让B组消费者在比较的过程中心疲力竭,最终放弃了购买。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决策瘫痪”,指选择过多的情况下,人会因为对比选项耗费的过多精力而直接放弃做决策。
  这不就是超市的问题吗?超市决定应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么多选择反而过多耗费了消费者的脑力,最终降低了所有选项的吸引力。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创业公司刚开始都是把一款产品打造成爆品,类似现在的苹果手机,早期的小米手机,营销上面讲的单点突破,或者尖刀理论。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也很多。青海玉树地震的时候,我们组织学员募捐就用了这技巧,一开始我的助教说:“玉树地震,大家献爱心,为灾区捐钱,多少都行!”
  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认为不要给大家太多选择的机会(他还需要想一下到底捐多少合适),因此建议助教改为:“帮帮这些灾区的孩子,捐50块钱吧!”结果募捐的数量大幅度上涨。
  
  捐款
  很多人可以容忍生活中的奇怪现象和模糊性。在他们眼里,世界已经变得如此熟悉,所有的现象都已经见怪不怪,实际真正的机会就隐藏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我却无法容忍这种模糊性和一知半解。
  前一段时间,在地铁上经常会遇到拿着手机求关注,求扫码的年轻人,他们都打着创业的旗号,要求大家支持创业者。看到这样的信息,我总觉得怪怪的,这都是人性本能的体现,人都喜欢伸手索取,而不是分享。
  自从微信红包火起来之后,网上到处是讨红包的微信乞丐,红包婊!有的还没打招呼就开始乞讨,有的说三句半,就开始了,不给还骂人拉黑,给了又嫌少!
  从乞讨者角度来讲,他认为别人给钱是应该的,也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因为大家的同情心,而助长了这些人嚣张的气焰,如果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这就是完全的骚扰。
  
  讨红包
  用互联网时髦词汇来说,他们的行为并不是“用户导向”的。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分享价值,对于街上搭把手卖艺的人士,我从来都是主动献爱心,能帮多少帮多少,对于那种赤裸裸的暴力乞讨,有零钱一分也不会给。
  学了心理学才知道,人考虑问题习惯性先从自己出发,而不是对方出发,这就是人性。
  成功学曾经风靡大陆, 各类牛鬼蛇神纷纷走上讲台,分享传播成功之道。我要出人头地,我要成为家族的骄傲。我要成为亿万富翁,这是大部分人的梦想。不是你要别人就会给你,就拿一个生命的诞生,如果父母不合作,靠你自己门都没有。人字怎么写,就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持而来。
  成功学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成功都是时代的产物。马云能成功就是因为遇到互联网时代,抓住当下的机会。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一个企业成功很重要的就是踩上时代的节拍,赶上了风口。个人的成功也是一样,比如10年前,你在北上广买上5套房,你现在就是亿万富翁了。你会发现成功往往你跟你的个人努力关系不是很大。就拿几年前房地产而言,只要你能拿到地,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创业的机会往往就在身边——在大部分人对反常的现象视而不见、放弃思考的时候,总有一部分人选择去解释它、探究它。因为他们总想活的明白。
  比如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
  
  牛顿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类似这样的现象我们身边很多人都遇到,为啥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成为牛人大咖的”,写出来后,我却发现原来如此之简单:
  1、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有呢?还有呢……
  2、实践是王道——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做哪些事?还有呢?还有呢……
  3、归纳总结——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我知道很多人会不喜欢这个答案,他们更加期待的是具体的一套工具,比如一个思维的模板、一个搜索知识的平台或者一个优秀的书单。
  实际上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有效。就像每天早上起来跑步,短时间你无法看到效果,长期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效果真的很惊人。
  观察、提问,推理能力的增长跟每天跑步锻炼身体一样,需要长期训练,需要大量的思考、练习和探究,逐渐形成本能。
  
  如何构建庞大的知识网络?并不是要单纯多看书多接触世界就行了,而是有“好奇心”,总是想建立联系,想用知识提升现在的工作,想问“为什么”。
  小时候你看到天空是蓝的,你会问: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啊?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这些见怪不怪的问题,说明你还有好奇心,直到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对所有的事情都习以为常,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也就渐渐失去了洞察力。
  当你开始觉得,天是蓝的是因为它一直是蓝的,公司有这个规定是因为它一直是这样做的,某个偏方有效是因为一千多年来一直是这样,那么你就失去了洞察力。当你缺乏好奇心,你就关闭了通往成功的那扇门。我是安东胜,更多资讯请关注我的微信:1469187723
热帖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合作|最好的免费自由发布信息,广告,帖子的平台

GMT+8, 2024-5-2 18:41 , Processed in 6.16201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SBFbbs Plus!

© 2018-2023 随便发论坛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